close

豎笛

在18世紀初,德國的樂器製造商人丹納(Johnna Denner,1655-1707)根據古老

法國的蘆管chalumeau(註)改製而成,有七個音孔及二個音鍵,A和降B,由手對指孔

的半啟閉及嘴唇控制,可吹奏包括半音的近三個八度音,中音及高音區近於小號音

色,Denner 用以代替當時難吹的 D 調高音小號。1750年加了第三鍵 E,後逐漸改

進增至五、八、十鍵。1810年I.米勒又將其改進到十三鍵 ,1860年比利時人E.阿

爾貝加上了 #C鍵,並在指法上加以完善,被稱作阿爾貝式(或叫作米勒式),與貝姆

式齊名,米勒式音色較好,貝姆式指法靈活。貝姆式是1839 年由法國演奏家 H.E.

克洛塞和樂器師L.A.比費合作,將長笛上的貝姆式移植到豎笛上而成的,其發音通

暢,音鍵靈活,指法方便。目前有十七至廿三個鍵的各種貝姆式豎笛。貝姆式豎笛

的確具有能應付各種音形的指法,音律也正確; 但正由於萬能化之故,減低了豎笛

獨有的性格。因此到目前為止,在輕音樂或希冀特殊表現時,依然有使用米勒式豎

笛的情形。

豎笛其實也曾與長笛一樣,試用金屬製成。就樂器來說尚屬成功,所以曾經風

行一度,可是因其有下列原因,以致無法普遍化:

1.在戶外演奏時日曬會使音準走樣,即使只有一點點,也造成很大的影響。

2.金屬豎笛比木製的豎笛一些,就增加這些重量,演奏時也足以使左手易累。

豎笛是僅次於薩氏管與薩魯管為歷史尚新的樂器。例如海頓是在第二次赴英

時,才開始使用豎笛, 而莫札特的交響性作品裡用到豎笛的,也只是幾闋曲子而已

。但自這種樂器問世以來, 就很快地普及整個歐洲了。

總譜中第一次有豎笛的出現是在1720年, 而第一部豎笛的協奏曲是在1751年由

德國作曲家 J.斯塔米茨所作。W.A.Mozart 有著名的豎笛協奏曲和豎笛與弦樂的五

重奏,C.M.von Weber有二部協奏曲, I.F.史特拉汶斯基的烏木協奏曲, G.Gershwin

的藍色狂想曲, D.米約的創世紀中都有非常出色的豎笛音樂!!

(註)蘆管chalumeau,又稱作Mock Trumpet,閉管樂器,為豎笛的前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